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之稷下学宫

2020-05-19 11:05|来源:金粉笔教育|热度:手机上打开

贵州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网:贵州省中小学、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笔试主要科目《教育知识知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和《综合应用能力》D类,贵州教师考试该如何去备考,在此整理了教育综合知识和事业D类知识,供考生参考学习使用。

贵州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事业D类考试知识:教育学之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
    1.稷下学宫的性质
    (1)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由于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转化而来的教育机构,并且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这就决定了它是由齐国官方出资举办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稷下学宫是官学。
    同时,因为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所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稷下学宫的教学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齐国官方并不多加干预。从此意义上又可以说稷下学宫是私学。
    (2)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的种种职能,充分显示了它作为一所高等学府的存在价值,也表明了“高等学府”应当具备的基本内涵。
    2.稷下学宫的特点
    (1)学术自由
    这是稷下学宫的基本特点。田齐政权创办稷下之学,其目的就是号召各派学者对齐国实现统一霸业作理论上的探讨和说明。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国君主让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即不担任具体职务,不加入官僚系统,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
    容纳百家是学术自由的一种表现。出于“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的明确意识,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是稷下学宫的办学方针。各家各派的主张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讲学。稷下先生姓名可考者有:属于儒家的孟柯、荀况,道家的彭蒙、尹文、季真等。在稷下的各家各派其学术地位都是平等的。稷下学宫容纳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既允许个别游学,如荀况年15始由赵来齐;也允许集团游学,如孟柯有“从者数百人”,孟、荀等学者还几度来去。
    相互争鸣与吸取是学术自由的又一种表现。战国时期的政治多元使百家论辩成为风气。稷下集中了各家学者,更易产生论辩。稷下也颇出了一些雄辩之才。如被人称为“天口骈”的田骈,“谈天衍”的邹衍;孟轲自谓“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荀况也称道“君子必辩”。
    (2)待遇优厚
    “不治而议论”是齐国君主给予学者们的很高政治待遇,因为学者所看重的更是自己的思想主张能否被接受,人格是否受尊重。齐国君主在尊重学者这一点上确实做得很充分。《战国策·齐策四》记载了一则故事;齐宣王与士人颜相见时,让颜走上前来,而颜执意齐王走向他,引起齐王不快。接着颜以“士贵耳,王者不贵”引发一场与齐王及其左右的论辩。最后折服了齐王,使之承认“士贵”,并表示“愿请为弟子”。齐宣王当政时齐国势力强大,却能向士人折腰求作学生,可见是如何礼遇士人了。
    待遇优厚还表现在物质待遇上。齐宣王时邹衍、淳于髡等各派学者76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在宽广的大道旁为之修建高大的府第,以示尊宠。淳于髡、孟柯、荀况还被尊为卿。学者们得享相当于上大夫的俸禄,可以专心学问。齐宣王为留住孟柯不离齐,曾许诺:“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对稷下先生优越的物质待遇甚至惠及其弟子,也是稷下学宫能长期兴盛的重要原因。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金粉笔教育反馈修改,或者进入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