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考申论范文批改:推进社会救助法制化的必要性

2016-09-07 10:17|来源:金粉笔教育|热度:手机上打开


2017年国考申论范文批改:推进社会救助法制化的必要性

申论复习除了练习,对照一定的申论范文进行模板写作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期申论范文给大家准备了申论范文批改:推进社会救助法制化的必要性,考生可以背诵复习,也可以观看步知公考申论花木君老师讲解人民时评的课程(点击观看),跟大咖一起写好高分申论。

【申论范文】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无法满足民生的生活保障,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完善我国社会多元化救济制度的各种需要。因此有必要推进社会救助法制化:一是,保障民生,关爱弱势群体。经济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紧靠自身摆脱困境和现有的救助渠道难以摆脱困境,急需社会救助。关爱弱势群体和未成年人的需要,缺乏生活来源农民,流浪街头的儿童也急需社会的救助。因此,推进社会救助法律化,制定《社会救助法》可以更好地保护弱势,体现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对弱势群体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二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现实中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其中不少受害人缺乏自我救济能力和生活来源造成的,如果社会不给予救助,会有不满情绪产生,对社会和谐稳定是冲击。如果通过社会救助,这样可以起到事先化解矛盾,降低维稳成本。也体现了当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系,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三是,完善我国多元救济制度需要,尽管我国现在建立比较健全的救济制度,但是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何况我国的责任保险覆盖率较低,赔付率较低,支付率低,大量受害人不能到保险保障,这就有必要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来弥补保险制度和侵权责任制度的不足。

【申论批改】

本题是一道必要性分析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具体而言,需要从两个方面把握。

首先,需要明确我国推进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需要从推进社会救助法治化的意义。

应该肯定的是,考生把握了本题作答的基本答题思路,呈现概述问题-论证意义这一层次。且论述重点把握正确,从保障民生、促进和谐、多元救济制度的需要三个方面论述意义,体现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但结合考生作答的具体情况来说,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问题方面的内容阐述不够全面,应该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把握,而不是仅仅围绕法律法规不完善进行论述。如宏观可以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角度把握。

第二、应注意各点意义的内在逻辑。建议按照以小及大的逻辑进行论述,就考生作答而言,可以将第三点内容提前阐述,第二点内容置于最后论述。

第三、部分意义论述不够全面,就第二点内容而言,如还能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与争议等宏观内容进行阐述,整体作答的完整性以及论证性会更强。

    点击获取申论批改。

本文为步知网原创文章,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金粉笔教育反馈修改,或者进入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查看】

公职考试培训常年培训

金粉笔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金粉笔教育微信公众号
金粉笔教育微信视频号二维码
金粉笔教育微信视频号
官方微信联系客服
×

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客服主动联系您

姓名
手机号
咨询板块
咨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