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庆长假已经结束,当2017年十一月国考帷幕的拉开就已经慢慢逼近,对于应届毕业生及各可报考人员而言,这是一次尝试,更是一举成“公”的机会;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面对国考,需要准备的不仅有上“战场”的兵器,还应了解国考这个“敌人”,对此,金粉笔教育为各大准备报考国考的考生们准备了以下资料,希望能有所帮助,在此,预祝各位考生马到成功!
逻辑填空一直是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一个必考题型,金粉笔教育专家在接触了很多考生之后发现经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考生在接触逻辑填空之前,就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逻辑填空没什么值得复习的,靠的是积累和语感。第二种考生则完全靠的是题海战术,希望单纯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但往往事与愿违,正确率并没有提高。
不管哪种类型的考生,都要先转变自身对逻辑填空的看法,逻辑填空是有科学的解题方法的,不能把正确率完全交给“命运”。事实上,很多逻辑填空中存在几个考生常会犯的“思维误区”,这不是命题人为我们设置的陷阱,而是我们自己对逻辑填空缺乏正确的认识而造成的。如果能够在备考过程中正视这几点,那么考生提高逻辑填空的正确率的目标就有望实现了。
“思维误区”之一:逻辑填空纯靠语感,哪个选项读起来顺口就选哪个。
要知道,逻辑填空实际考查的是我们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前后文,从而推测出“____”处与题目中具体内容的对应关系的能力。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所以,解决此误区的方式,金粉笔教育建议考生养成对题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整体把握的习惯,并找出每个选项侧重点的细微差异。
“思维误区”之二:发现选项中某个词与“______”很匹配,便不再综合考虑选项中其他词语,直接做出选择。
命题人正是利用了我们的思维习惯,巧妙地设置了干扰项。所以,解决此误区的方式,要综合考虑选项中每个词语的情况,从题目和选项的整体上进行把握,选择最优。
“思维误区”之三:这个词不认识,肯定不能选。
很多考生会认为,逻辑填空考查的是常见词语的积累和把握,并不会考查平时不常见的词语搭配,因此对没见过的搭配和词语往往不敢选,或认为是错误的。
因此,突破此误区,需要考生有一个兼容并蓄的心态,没见过的搭配未必会是错的,不常见的词语也未必是错误的。逻辑填空中经常会出现平时不常见词语作为正确答案为出现的情况,如:滥觞、肇始、拥趸等词。考生在备考逻辑填空时遇见这类词时,应及时积累。
各位考生要想进一步提高逻辑填空的正确率,除了要掌握科学、合理的解题方法之外,也要避免走进上述这些思维误区。不可一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法判断选项正确错误,而应在平时多看书、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