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篇
内容更生活 方法更科学
据介绍,小学一年级新语文教材最大的改变在于教学顺序的改变:由以前的先学拼音变成了先识字。在新教材中,孩子们学习拼音的难度下降,相应的认字数量和写字数量变多。从熟悉语言到带出拼音的学习,这更符合孩子学习的规律。
同时,新教材的内容上更加贴近生活,让孩子们容易接受,比如课本开始有一课的名字就是《我是小学生》,这课的内容图文并茂,让刚上学的孩子更有代入感,更能认同所学习的知识。相比原来教材一开始就教孩子拼音,不管认不认识就开始读abcd,更能让孩子有学习的兴趣,这在实际教学中,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的内容也被添加了进去,但并非生硬的告知孩子,而是潜移默化,如开学第一课的内容是《我是中国人》,课程的内容就是用图画的形式表现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分别画了56个各具特色的漫画人物,然后还有国旗天安门等强烈中国特色的图画,让孩子认知自己的国家,培养民族自豪感。
在新教材中,颇有特色的一点就是更强调亲子阅读,在每个单元的结尾,都会告知家长回家后该如何教育孩子,让家长加入孩子的学习中,这也并非泛泛而谈,教材也专门写入了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儿歌等内容,还详细告诉家长该用什么方法和孩子一起读书,这让有家庭教育希望却不知道具体方法的家长也有了明确的目标,比以前单一的孩子回家读书家长签字的方法,更能增加亲子互动,让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更实在。
同时,小学原《思想品德》课程变为现在的《道德与法治》,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主要内容与原来并没有太大的改动,更多的是编排的不同。现在不再单纯告诉孩子空泛的内容,而是告诉孩子怎么做。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还融入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国公民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增强孩子国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有趣的是,老师对于这些大人“挠头”的内容,并不会直接体现其内容,而是通过渗透的方法告诉孩子,不是单纯的说教。比如法治教育中过马路看红绿灯,不是单纯的告诉孩子,更要在课内模拟实践,让孩子亲自感受。
中学篇
课文少了 要求高了
对于初中同学来说,新版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目少了,但是阅读的要求增加了。从原来的在教材里找考点,变成了要精读课文、深入思考、扩展阅读面。
比如在八年级教材中,原来关于新闻的部分,要求孩子会读新闻就行,但新版教材要求不仅仅会读,还要会写、会采访;现在基本上只要学过的文体,如人物传记,就要求学后学生能给自己写小传,学过写景观的文章,学生也要相应的会写,可以说难度提升了。
同时,新教材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传统文化篇目增加,很多经典课文如《纪念白求恩》,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重新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也加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
有人说,新版语文是“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其实就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所以部编版教材要求教师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积累阅读量,要重视孩子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中考名著的阅读、美文的赏析、文言文的阅读,层层深入的考查孩子阅读的宽度以及深度,并且注重和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思考、归纳、整合的过程及迁移、运用能力,也考查学生借助文本把握古代人文思想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文言文、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形成语感,触类旁通。
相关阅读:新教材“新”在哪?
全国统一教材
9月1日起,全国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结束。
经典比重上升
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增幅达80%。
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有所提高。古诗文体裁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小学先认字
与以往教材不同,新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回归传统,先认汉字,再学拼音。专家认为,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编排教材是符合规律的。
注重国家主权教育
据介绍,新编语文教材还特别注重国家主权教育,主要体现在选文内容上:描绘祖国山川,以美景感染学生,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展示伟大坚强、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以铿锵的话语激励学生,如《黄河颂》《壶口瀑布》等;讲述各族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守卫祖国海疆的英雄事迹,以感人的故事滋养学生,如《无名岛》《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等。
法律法规入教材
此外,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两学科的国家统编教材中,也分别进行了改革。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育部将原品德课改为道德与法治,小学教材共12册,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教材共6册,共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历史教育,则注重以史实为依托,加强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