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说教,没有真正让孩子感受到当时的场景

2018-04-02 15:10|来源:金粉笔教育|热度:手机上打开

刚接手一年级,我心里说:一年级有什么教的呀?不就是教好aoe……会读书、会认字就行啦!这一个学期下来,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这种可笑的认识。 一年级不好教呀!上学期的拼音的学习学生学起来还是激情满满,识字和课文安排的内容也相对简单。可到了下学期,识字量加大了,课文也变长了,学习难度瞬间变大,尤其是课文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欠佳,所以使得许多语文课堂变成老师的说教,没有真正让孩子感受到当时的场景。

 如果把学生在一年级的心灵比作混沌一片,那么教师就是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用知识和爱开启光明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蒙之师可以毁了一个孩子,也可以让一个孩子的未来充满阳光。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可以让他下地狱,也可以让他上天堂。今年的一年级一直以来让我们放心不下,总体感觉进入状态慢,行为习惯的规范不够细致,学生给人一种出不会听话的感觉。

第一,一年级的语文首要的重点是识字写字与朗读。在本节课上,这些重点没有落在实处,没有训练的意识、没有训练的中心,没有训练的措施,没有训练的手段,这四没有就完全造成了课堂教学的空洞无效。开课前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本节课学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课间活动时发生的事情容易在他的头脑中短暂存留,这些存留会一直延续到上课,如果课前不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活动来释放那些留存,学生在课上就会表现出目光呆滞,心不在焉的神情。通常情况下老师们会采用一些如背诵古诗、用词造句、说话、小演讲等形式的活动把学生的心收回来,这是可前的热身,也是学生期望得到表扬的机会。

读书的要求,以往都是有教师来范读,学生自习倾听。现在,有的学生已超前发展了,我们不妨让学生自己来读。读好了就要好好表扬,读不好也无妨,结合指导读好的过程解决识字问题。指导可以有老师来完成,可以师生共同努力,可以学生指导示范,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及时的给予鼓励,一年级学生被鼓励之后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课文读完了呢?小组的作用就能发挥出来了。把需要识记的字写成卡片,小组内部就互相认读、互相考、互相督促,不久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当然,还不能完全不管,教师还需要准确掌握学情,方法就是开火车读、小组接龙读、指名读、领读,多种多样的形式必须把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得到锻炼。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金粉笔教育反馈修改,或者进入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查看】
官方微信联系客服
×

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客服主动联系您

姓名
手机号
咨询板块
咨询内容